亿德体育app下载新版本安装教程

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八):为了印度洋的暖水港,跌落在帝国坟场_斯大林_马林科夫_苏联
发布日期:2025-04-16 07:05    点击次数:7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军民付出了2700万人(战前人口的14%)牺牲、六个加盟共和国被占领、1700座城镇和超过3.1万个工厂被夷为平地、四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的代价,成为欧洲战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同时,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东欧诸国转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使斯大林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成为与马克思/恩克斯/列宁并列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领袖。

1953年斯大林突发中风后病逝,享年74岁,苏共再一次面临抉择,就像1924年列宁去世时一样。

“玉米帝”的时代

但斯大林终归是人而非神,1953年斯大林突发中风后病逝,享年74岁。苏共再一次面临抉择,就像1924年列宁去世时一样。苏联最高苏维埃、苏共中央委员会、部长会议确定了新的中央主席团,即由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和别尔乌辛组成,其中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组成首个“三人执政联盟”占据主导,马林科夫(1953-1955)担任苏共总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一职,排名首位。

展开剩余93%

1953年斯大林突发中风后病逝,马林科夫(1953-1955)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一职,成为苏联一号人物。

贝利亚在斯大林时期就是苏联的二号人数,因他掌握着魔力无边的内务部。图为斯大林(右)与贝利亚(左)

贝利亚排名第二,但因他掌握着魔力无边的内务部,可以安插间谍以监督政治局委员,窃听、监视、制造事端等,所以实际上“一把手”的马林科夫也处于附庸地位,掌权仅仅三个半月,就提出了一系列震惊朝野的改革和调整措施。排名第三位的莫洛托夫,虽然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但他仅掌管着外交部以及苏联驻外使馆的活动,并未掌握苏联真正的权力;至于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权力也很有限。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逝世后,抬棺的斯大林(右)和莫洛托夫(左)。

赫鲁晓夫摒弃了斯大林对农民压榨太甚的农产品采购制度,主张物质利益刺激原则,提高了收购价格。

而处于第六顺位的赫鲁晓夫(人称玉米帝)虽只是苏共书记处书记

却掌控着苏共的全部机构,即全苏所有的州委、市委及中央委员会的下属部门。此外他还得到时任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

布尔加宁和朱可夫元帅的鼎力相助。布尔加宁虽然权势不算大,但却执掌着全苏武装力量的帅印,且朱可夫元帅在军中将领中的威望,也为“玉米帝”加分不少。

朱可夫元帅被公认为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1955年-1957年任苏联国防部长。

伏罗希洛夫(1881年-1969年),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建设者、统帅,长期担任担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所以当贝利亚大刀阔斧搞改革的时候,玉米帝表面顺应,背后联合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将其推翻。于是1953年6月26日的克里姆林宫会议上,马林科夫等人突然展开对贝利亚的围攻,并在莫斯卡连科、朱可夫等将军的协助下将他逮捕,同年12月18日以叛国罪、恐怖主义和反革命罪将贝利亚处决。贝利亚被端掉后,玉米帝在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联进入到了赫鲁晓夫的时代。

不过考虑到斯大林时代后,苏共为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人之手,就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谁能够掌握中央委员会的多数票,谁就能掌握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再加上苏共及2000万党员是苏联的统治根基,而这个根基的核心就是苏共中央委员会。所以此时苏联已经进入到了赫鲁晓夫的时代。之后1955年,玉米帝又指控马林科夫要对列宁格勒案件负责,最终马林科夫被解除职务,之后1958年玉米帝又兼任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赫鲁晓夫访美时点名要与玛丽莲梦露吃午饭,美国一番安排后令其甚是满意,大佬也追星啊。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全面批判斯大林,引发了思想混乱及中东欧国家政治动荡。

期间的玉米帝推行了一系列“去斯大林化”的政策,如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发表《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中,谴责了斯大林大清洗和驱逐少数族裔的罪行,猛烈抨击了后者在农业政策上带来的灾难,还攻击了斯大林军事指挥上的无能,全面批判斯大林引发了思想混乱及中东欧国家政治动荡,以至于出现“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苏联只得出动军队镇压。在同年的苏共全会上,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所谓“反党集团”就被打倒撤销职务。

1958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宇宙第一人加加林

当然玉米帝时期,科技人才得到重用,也是苏联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航天领域,苏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8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把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太空108分钟,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使苏联在太空竞赛中赢得美国一步。

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被以不流血政变方式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勋章帝”时代

1964年10月14日,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误”,解除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次日,又解除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赫鲁晓夫被以不流血政变方式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醉心于勋章,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人称“勋章帝”)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勃列日夫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

之后勃列日涅夫相继解除了谢列平等人的威胁之后,跟柯西金(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和波德戈尔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类似国会议长)一起建立了“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体制,苏联自此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勃列日涅夫结束了“玉米帝”的去斯大林化,纠正了对斯大林的过度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斯大林的正面形象。

被称为“武库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拥有当时先进的防空、反舰、反潜、近防系统,能够打击航母的能力。

勋章帝时代,苏联海军从近海防御成长为远洋海军,核武器数量超越美国,军事实力暴增。

勋章帝前期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利用市场机制,一度取得明显效果,使得苏联的经济实力翻了一番,苏美之间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侧重发展重工业和军工,占据了85%以上的工业投资份额,特别是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的迅猛发展,使苏联海军从近海防御成长为远洋海军,核武器数量超越美国,军事实力暴增,改变了美苏军事力量的对比,苏联由此步入超级大国行列,苏联的国力和影响力也达到巅峰期。

苏联在全球曾有过的众多海军基地,其太平洋舰队管辖太平洋和印度洋。图片引自地球知识局。

不过后期勋章帝的思想与政策过度僵化,反而使苏联丧失了改革与进步的活力,特别是“新经济体制”改革中断,官僚特权、平均主义和贪腐奢靡之风严重,其执政后期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或“僵化期”。特别是1979年为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而实施的南下战略:入侵阿富汗。结果美苏在此全面对抗,最终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耗尽了苏联的发展动力。

苏联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美国控制的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

延伸讲一下苏联-阿富汗战争,这是自斯大林时代之后,苏联开动扩张战车的最大战争,是苏联继承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美国控制的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所以早在1973年,苏联就开始了对阿富汗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域的渗透,1978年亲苏的部分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苏联支持的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担任主席兼总理。

“帝国坟场”阿富汗

“帝国坟场”阿富汗

但人民民主党内部的领导人阿明表示不服,后来1979年阿明成为阿富汗总理,但阿明不鸟苏联,苏联决定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于是在代理人被废的情况下,苏联亲自下场,出动8万多现代化军队攻入阿富汗,虽然迅速占领了阿富汗,却陷入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之中,这些游击队接受美国、沙特、埃及和巴基斯坦的援助,将苏联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阿富汗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苏军先后投入150多万人作战,伤亡47999人,耗资200多亿美元

于是,阿富汗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从1979年到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苏军先后投入150多万人参与作战,伤亡47999人,耗资200多亿美元,造成阿富汗130多万人死亡,600万人沦为难民。苏联国力遭到极大消耗的同时,还遭到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名利皆失。

1982年11月10日,领导苏联18年的勋章帝因心脏病死于任上,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时代

1982年11月10日,领导苏联18年的勋章帝因心脏病死于任上,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安德罗波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先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调整,精简机构,整顿劳动纪律与反腐肃贪,试水改革经济体制与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因此安德罗波夫也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最高领导人之一。

安德罗波夫深知,苏联社会“如不进行变革,这个体制本身将面临灭顶之灾。”他是苏联存活的最后机会。

安德罗波夫深知,苏联社会“如不进行变革,这个体制本身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渐进性进行体制改革试验,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和完善承包作业队,放松行政控制。有学者认为他的改革思路跟中国改开设计师邓小平类似,如果他的身体状况更好一些,苏联可能走上与中国相类似的改革道路,但由于健康原因安德罗波夫仅在任一年零三个月便因慢性肾病病逝,享年71岁(上任时年事已高,类似美国拜登)。

存在感最低的苏联领袖,从贫农之子奋斗到国家元首,却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无法正常履行职务。

1984年2月13日安德罗波夫逝世后,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是契尔年科。当时契尔年科已有73岁高龄,本身就疾病缠身,就任总书记后健康更加恶化,虽然在任13个月,实际上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无法正常履行职务。其任内基本延续了安德罗波夫时期的对内对外政策。1985年3月10日,因病逝世。

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方向从经济上转向政党上,放弃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引发苏联社会的思想混乱。

“和平帝”时代

之后在葛罗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尔巴乔夫于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代。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方向从经济上转向政党上,放弃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将指导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改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引发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的思想混乱。又宣布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中东欧国家的干涉,结果引发1989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理想被舍弃。

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同掌握了局势的叶利钦一起展开对苏共的清洗,图为戈尔巴乔夫(左)与叶利钦(右)

1990年3月14日,在苏联第三次人代会上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苏联总统。同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由此人称“和平帝”。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同掌握了局势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起展开对苏共的清洗。12月8日,俄罗斯联合乌克兰、白俄罗斯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即《独联体条约》,并宣布苏联解体,苏联其他十二个加盟国纷纷响应。

苏联的历任领导人

1990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统帅职务,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

1990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苏联武装力量统帅职务,并把使用核武器的权力转交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代表俄罗斯联邦的红蓝白三色旗帜升起,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代表们象征性地举了举手,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从法律和现实中结束存在。

苏联东西最远距离达1万多公里,南北约五千公里,国土面积高达2240.22万平方公里。解体后一分十五国。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理想而诞生的国家,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东西最远距离达1万多公里,南北约五千公里,国土面积高达2240.22万平方公里,与北美洲面积相当。凡是经历过那个理想年代的人,不怀念是没有良心,但企图复活它绝对是没脑子。对我们而言,那是一个诞生指引了中国,强盛帮助了中国,威胁磨砺了中国,解体警示了中国的国家。苏联已逝,理想不灭,达瓦里氏。

参考文献:《苏联兴亡史》、《安德烈·马林科夫》、《勃列日涅夫传》、《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尼克松回忆录上》等。

上期回顾:

俄罗斯领土扩张简史(七):拆东墙补西墙的最高境界是东墙归自己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发布于:天津市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友情链接: